• 介绍 首页

    假如二凤是始皇的太子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第118章
      
      “阿父怎么知道?”
      嬴政怎么知道?当然是因为他打过,也尝过。
      他也曾经有这种对万事万物都抱有好奇之心的年纪,也曾经凝望人立的熊罴与飞翔的鹤鸟,猜想它们好不好吃。
      只是时间过得太快,早已经没有老人记得秦王也曾少年过。
      他喜欢剑,喜欢蓝田玉,喜欢仙鹤,喜欢听乐,喜欢吃鱼,这不是什么秘密,但这些年竟很少有人提起。
      直到他养了一只多嘴多舌的崽。
      他们游湖钓鱼时,那小崽子趴在他身边,用芦苇划水玩,卷苇叶吹曲子给他听,搞得嬴政半天没钓到一条鱼。
      “呜——”比竹笛低得多的旋律绕着嬴政打转,断断续续,时而悦耳,时而刺耳,取决于这娃走不走心,手上忙不忙。
      嬴政恨不得捂着耳朵,或者捂着孩子的嘴。
      他眼睁睁看着几只白鹭站在浅水处捕鱼,又看到鸬鹚张着大嘴吞掉一条肥美大鱼,再看着那多事的鹞鹰一个俯冲半入水竟也叼着条鱼,羽毛沾了点水,得意洋洋地落到船边,头一扬,嘴一张,吐出活蹦乱跳的鱼,啾啾直叫。
      那鱼弓着背,瞪着痴呆似的鱼眼,弹跳得老高,被玄猫一爪子拍下去,只能用鱼尾巴吧嗒吧嗒地拍打船板。
      至于船上为什么长猫?好问题,嬴政也很想知道。
      有这孩子在的地方,船上长什么都很正常,嬴政一个时辰没钓到一条鱼,但身边却多了两条鱼,也很正常。
      另一条是谁钓的?——是猫。
      本就是野外活过的猫,居然能用尾巴钓上来一条鲫鱼,还把鱼往嬴政边上推推,端庄坐下来,尾巴绕着脚脚,怜悯地看着他,好像是可怜打不到猎物的大主人和小主人。
      太子发出一连串的爆笑,惹怒了空军的秦王。
      然后卫尉们不讲武德,几个渔网撒下去,就多了半船的鱼。
      踢掉那些太小的,剩下的也够吃几个月的了。
      “你要拿去送人吗?”嬴政爱吃鱼也没爱到天天吃的份上,便随口道。
      “好呀。”
      于是一天之内,太子的社交圈个个都收到了新鲜的活鱼。
      嬴政虽然常觉烦扰,但下次去上林苑他还是只带太子去。
      烦就烦吧,还能不养了吗?
      就像现在,昨日刚闯了祸的太子吃惊道:“可阿父还有好多奏书要处理的。真的有时间陪我去太学吗?”
      秦王的空闲时间就像樱桃里的水,挤挤还是勉强能挤出一点的。况且……
      “路上你可以帮我处理。”
      这么大一只太子放着不用,养他干什么?
      “什么?”李世民睁大眼睛,“路上我要补觉的。”
      “处理完再补。”
      “奏书那——么多,路上怎么处理得完?”
      一百多斤竹简转换成纸,怎么也得两三斤,听起来很少,处理起来要很久。
      就比如王翦送来的奏,那必须逐字逐句仔细端详,往往看一遍都不够,得多看几遍,记住他所汇报的每一个重要内容,并回忆和联想整个战线,拿地图和其他将军的奏互相比对,再思量需不需要咸阳这边做些什么。
      嬴政固然对将军们很信任,也很放权,但前线能势如破竹,自然少不了咸阳这个大本营全力配合,后勤超负荷运转,才能打出精彩而喜人的战果。
      所以嬴政这几个月真的很忙,这种忙碌,大抵就像要上公开课的教师,年底的会计,忙于毕业论文的大学生差不多,休息时间都是硬挤出来的。
      “有你在,总归比我一个人处理来得快。”
      秦王稍微放低姿态,他家孩子就无法拒绝了。
      “好吧。”太子撅着嘴,“我最多帮你处理二十份哦。”
      “可。”
      父子俩拉扯一会,上了宽敞的马车。
      桌案上摆着厚厚的奏,垒得高高的,看一眼就觉得头皮发麻,好在蒙毅帮着分门别类,划为紧急军情、重要大事、次重要的、可以拖延处理的等几种,多少方便了点。
      这些一卷一卷,虽不是竹简,也形同竹简的奏书,有的以黑色布袋密封,有的简单以锦带系起,也有的装在盒子里。
      对嬴政和李世民来说,只需要瞄上一眼这外观,就能判断出奏书是什么类型,是表,是状,还是疏……从而决定它们的处理顺序。
      最重要的,自然是军情,也就是密封的黑袋子,多是竹简,拿起来手一沉,心也不自觉地跟着一沉,无端就郑重了几分。
      “打到哪儿了?”李世民正准备开秦使的盒子,凑过去问。
      “王翦率军从上党出发,翻越太行山,已经攻占了阏与。”嬴政低声,把手里的竹简往太子那边推了推。
      ——这个动作看在李世民眼里,和猫猫推鱼其实有点像,但太子不敢说。
      “这个我知道,接下来是不是打撩阳?”李世民把盒子一关,顺手从旁边拿来地图展开。
      “他有这个打算,上奏问可否?”
      “那肯定可。”
      嬴政一边迅速批复,一边听他遗憾道:“可惜信鸽还送不了那么远的路,不然王将军一两天就能收到了。”
      行军的路线和大概部署,都是他们事先开军事小会反复讨论过的,太子每次都在,所以这样一收到军报,秦王父子就知道前线推到哪儿了,下一步需要干什么,处理起来绝不拖泥带水,也绝不耽误军情,更不会出现后勤问题,导致前线没粮,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。
      秦国打起仗来的时候,就像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,每个零件都严丝合缝,降低了很多错误的发生概率。
      而赵国现在,甚至还陷在燕国的战场上,赵王有没有反应过来都不好说。
      “杨端和与桓齮呢?有没有最新的军报送过来?”李世民忙着搜寻有没有其他的黑袋子,比汤姆抓杰瑞还忙。
      嬴政看着他翻来翻去,淡定道:“暂时还没有,最新的是三天前的,你都看过了。”
      “哦,上次的奏报里说,他们准备沿漳河下游北上,秘密渡河,绕过重兵防守的邺城,先占领平阳,发动突袭是吧?”
      又是平阳,老熟老熟的地方了,李世民有点想笑。
      “你笑什么?”嬴政莫名其妙地看他。
      李世民收起笑意,若无其事地指着地图,推测道:“按时间来算,他们快和赵将扈辄交上手了。”
      嬴政颔首,微微露出赞许的笑。这就是为什么他处理政务喜欢带太子,这个时候的孩子是最讨人喜欢的时候,足以让嬴政暂时忽略他所有烦人的地方。
      “下次战报,可能是突袭邺城的成败了。”嬴政默默计算着时间。
      “可能得等十天半个月的。”李世民太擅长这个了,“扈辄领十万军队,去掉水分和杂役从属,那也有一两万。我们之前讨论过,攻邺的时候可以围城打援,假装攻城,引扈辄出城入包围圈,一举歼灭……”
      秦国的将领们战术也是很灵活的,不是全靠硬实力猛冲,陇西的马场还在繁育下一代,马镫铁刀等也优先装备在中尉军上,强化咸阳的安防。装备迭代的优势,这次攻赵还没有用上,更多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,趁他病要他命。
      赵国失了先手,主要兵力和将军都深入燕国去了,南方空虚,一打一个准,只要推得快,数日之内连下九城,都是可以预料的。
      麒麟殿点灯添光,夜以继日饮茶论战的一场场会议,化为一封封紧急的捷报,由将军的笔端到邮绎的路上,快马加鞭,呈到嬴政案前。
      “如果能筑堤,引漳水灌城就好了。”李世民盯着地图琢磨。
      “筑堤是长久之事,容易被赵军发现。”嬴政淡声,“可行性不大。”
      “如果是我的话,不管成不成,都会去干。”
      “为何?”嬴政温和地问。
      “成与不成,在天;做与不做,在我。赵军可能会发现,也可能不会发现,若发现了必来破坏堤坝,那又可以打他们一个埋伏了。”李世民笑眯眯。
      “兵法学的不错,只是不知是否是第二个赵括?”嬴政含笑。
      “阿父以后会知道的。”李世民一点也不急着为自己说话。
      嬴政挑眉,没好气道:“你想领兵打仗?想都别想。”
      李世民无辜地眨巴眼睛,笑而不语,乖乖地帮秦王看奏。
      巳时刚过,张苍准时地抱着一叠手写的算学题走进学室,脸上温雅的笑容瞬间僵住了。
      他往后连退了两步,差点怀疑自己走错地方。
      “张先生好。”刘季从外面跑过来,正好踩点到,赶在张苍面前冲进去,大大咧咧地打招呼。
      张苍深呼吸,平复了一下剧烈跳动的心脏,只见刘季跟不小心冲进火场似的,火急火燎地急刹车,转而往回退。
      好的,他们现在退到一个位置了,面面相觑,皆从对方眼睛里看到了不敢相信和心如死灰。
      “先生,学室里怎么仿佛多了什么……人?”刘季诚恳又小心翼翼地问,比做贼还谨慎。